在“理清楚”阶段,企业以流程为核心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有效消除管理冲突、空白与矛盾,提升岗位执行力。企业管理需随内外部环境变化不断调整优化,如何实现管理体系动态调整、如何消除体系建设与体系执行的“两张皮”,是“管起来”阶段需要主要关注的事项。
一、建立动态的更新发布机制
建立管理体系的动态更新发布机制,明确负责常态管理的职责分工、管理流程、检查评价要求等,某一类要素更新时,需要评估对其它要素的影响,同步实施相关要素调整,确保流程、制度、标准、考核等各要素之间既能动态引用又可动态修改。
如果是在集团公司内部建立动态更新发布机制,需要结合集团管控模式,建立分级授权、分层管控的治理体系。一般情况下,集团总部负责通用流程和管理体系模板库的动态管理,集团总部定期发布通用模板库,集团下属公司按要求引用标准流程或完善参考流程,补充完善本单位流程体系及相关体系。
集团总部通用流程和管理体系模板库的动态管理,一般存在以下四种模式:
1. 总部仅设计流程目录,不发布流程内容。总部仅规定流程目录,下属公司自行设计末级详细流程。此模式适用于总部仅管控下属单位的业务结果,但是不关注业务实现过程的场景。
2. 总部设计流程目录及详细末级流程,下属公司只能引用、不能修改流程。此模式适用于总部推广标准流程的场景。
3. 总部设计流程目录及末级流程的几个环节,下属公司结合业务实际完成末级流程设计,但其中要包含总部颁布的流程环节。此模式适用于总部管控下属单位业务结果和关键业务节点,但是不关注非关键业务节点实现过程的场景。
4. 总部规定流程目录并给出参考流程,下属公司可以借鉴参考执行、修改,也可以自行设计末级流程。此模式适用于总部推广参考流程及业务实践的场景。
2014年国家电网公司启动“五位一体”协同机制建设,建立标准流程体系,整合职责、制度、标准、考核等体系,建成集团公司“五位一体”模板库,采用模式2和模式4推广应用,促进下属单位业务规范、高效运行。
二、建立快速高效的流程固化机制
流程执行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人工执行方式,通过学习宣贯,将管理要求固化至员工日常行为中;二是信息系统固化方式。由于员工执行不到位或信息系统功能不足,导致出现体系设计与执行“两张皮”。建立快速高效的流程固化机制,实现流程与信息系统联动调整,促进管理体系落地执行。
(一)客观评价信息化现状
通过流程梳理,建立了流程环节与信息系统功能的对应关系,可以获知哪些流程涉及多个信息系统操作,哪些流程或环节未对应信息系统,为流程固化完善提供依据。对于一条流程涉及多个信息系统的情况,可能存在多个业务系统之间信息交互需求的需求,可以通过信息系统集成的方式实现数据交互,减少人工在多个系统间的频繁操作,提高业务效率及数据质量。对于部分流程或环节未对应信息系统的情况,可以评估是否需要开发新的信息系统功能,促进提升业务执行效率。
(二)快速实现功能设计
针对新的流程固化需求,由业务人员基于流程梳理成果,编写相关流程、流程环节的信息系统功能开发或完善需求。开发设计人员应用流程梳理成果,理解业务逻辑和业务需求,识别流程输入输出的信息或数据需求,建立完善信息系统功能架构与数据架构。基于同一套流程模型,业务人员与开发人员共同完成业务逻辑、功能需求、功能设计、数据设计、授权规则等开发事项的确认,实现由业务视图至开发视图的便捷、准确转换。
(三)高效实现流程固化
在流程梳理基础上,结合信息流转、审核、审批权限分配要求,细化完善流程梳理成果,将完善后的流程模型保存为可执行的BPEL语言(Business Process Execution Language),以XML文件形式传入工作流平台,结合部分功能界面开发工作,快速实现业务流程、业务规则的固化。结合审计监察、制度检查、流程监控等手段,发现流程设计及运转问题,促进管理体系持续完善和落地执行。
通过建立动态的更新发布机制,确保业务流程、管理要求与业务变化的一致性;通过信息系统固化、执行监督等手段,确保设计流程与执行流程的一致性,有效消除“两张皮”现象,促进管理体系落地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