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据
ERP是一个大型的数据库,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在实施新系统的时候,数据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
项目团队通常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来收集基础数据,然后从原有的系统,导入到新的系统,这个过程叫作数据迁移Data Migration,期间很容易出现错误的,常见的问题有这几种。
1)数据的完整性
由于数据库的结构不同,在原有系统中的一些信息可能没有被完整地迁移至新的系统中。举个例子,分批发货时需要把订单拆分,数据迁移只会默认传输第一条记录,拆分出货的其他记录就会被遗漏。
2)数据的传输
现在的ERP系统通常会对接着其他系统,例如供应商订单管理系统SRM。采购员在ERP中创建订单,然后传输到SRM系统中。现在许多企业都使用网页的Web EDI Portal,供应商可以在线登陆,查看订单和预测信息。
ERP与SRM是两套系统,其中就涉及到数据传输的问题。由于是两套系统,从ERP向SRM传输数据过程中可能会存在错误,在项目初期需要格外小心,仔细验证数据的准确性。
3)物料清单BOM
物料需求计划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BOM,各种物料用量必须是准确的。此外,我们还要确保BOM是及时更新的,否则计算出来的用量和后续的供应计划就会出错,造成物料短缺或是呆滞库存。
4)数据映射
数据库是由实体(也叫做表)组成的,每个表里有一些属性,例如“件号”、“供应商编号”等是属性。在A系统中存在的数据表和属性,未必会在B系统中存在,它们可能被其他的表和属性替代了。
数据迁移不是简单地搬运数据,而是把有用的信息映射Mapping到新的系统中,同时把重复的、不重要或是过时的数据清洗掉。
ERP的厂商对系统有着各自的理解和定义,反映到产品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属性。如何把现有系统中关键的字段属性迁移到新的系统中?项目团队想要妥善处理好这个环节,需要对系统背后的逻辑有着透彻的理解才行。
2.流程
实施团队对数据映射非常重视,然而往往会忽视对流程的映射。在一些顾问看来,实施新的ERP,可以运用系统中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理念和最佳实践。
举个例子,传统的订货模式使用闭口订单管理,每次订货需要采购员手工做订单,计算需要购买的产品、数量和到货时间,效率较低。
在领先的ERP中,可以使用计划协议的方式设定开口订单,采购价格在一定时间内是固定的,省去了采购员每次都要确认价格的工作。这是通过最佳实践流程提高效率的经典案例。
ERP系统的成功实践可以改变企业原有的运营流程,显著提升工作效率,但是每个企业还有一些特有的流程,是在日积月累中不断完善,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不能随意地被更换或改动。
ERP系统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现有的流程如何映射到新系统中,换句话说,以前是怎么做的,以后也应该有对应的操作步骤来执行,否则事情就做不下去了。
以新产品批准流程为例,当有新的物料被批准后,原有的流程是在系统中创建物料采购的相关信息,包括价格、供应商、MOQ等等,这些是采购部的工作。采购执行属于是供应链管理的职责,负责具体的订货工作。
在新的ERP中基本也沿用了这套流程,因为它是做到职责分离,把维护价格和执行购买的权力分隔开,这样的工作分配是合理的。
新老系统的业务流程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是具体的操作,只需要通过安排培训即可让使用者熟悉新ERP的操作界面,很快就能上手。
还有一种情况是更换了流程,做事的方法变了,系统也变了,员工先要被告知新的流程,然后在系统中进行操作,复杂度就会更高一些。
在新老系统更换的过程中,以前的操作步骤都需要在新的系统中找到类似的步骤,这样流程才能继续执行下去。
ERP无法触及到企业运营的所有方面,更多情况下是凭借着既定的流程在维系着日常操作。既然老系统已经被束之高阁,那么员工就需要在新系统中找到对应的操作方法。这并非是人们因循守旧,而是延续之前成熟的流程,除非它们是不合理或是低效的。
如果没有告知员工如何该怎样在新的系统中操作,就如同送人一套高档的家用电器,却不给人使用说明书一样,让人无从下手。这就牵涉到最后的一个问题——培训。
3.人员培训
系统上线前的培训肯定是有的,这是常识,但是由人来负责培训,给哪些人培训,具体如何培训?这些是关键问题。
首先来说培训师,按理说是对系统最为了解的人,一般在项目里是实施顾问,或是公司内部的项目组成员,他们对系统了如指掌,能够解答大多数的问题。
顾问们虽然见多识广,但不一定深度了解客户公司的具体情况,所以还需要在每个职能部门里指定一名培训人员,针对具体业务场景,展开手把手的指导,这些人员通常被叫作关键用户Key User。
顾问和Key User的组合,能够在技术和业务的维度上解决绝大多数的系统使用问题。
其次是给哪些人培训。ERP的使用者必然是在培训者的名单上,他们需要在系统上线之前就获得完整的训练。应在上线前的2-3个月安排由浅入深的培训,频率从最初的每周一次,到后期的天天操练。
如果涉及到供应商使用的SRM,对于这些外部的使用者也要安排培训。此时理想的培训师应该是熟悉了系统应用的采购员,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新系统的使用方法,而且也是最懂得采购流程的人员,能够从用户的角度来介绍系统,精准地进行答疑解惑。
最后是如何开展培训。如前文所述,培训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首先应该介绍系统的流程框架,然后是作业指导书,最后才介绍具体的操作步骤。
介绍流程的用意是让使用者理解系统的设计理念,讲述每个流程是如何与其他流程对接的,把道理讲通,要让使用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灵活使用系统,而不是成为只会按部就班做事的“机器人”。
如果培训只讲操作,介绍几个指令和参数,而不介绍背后的逻辑,使用者只会基本的操作,遇到问题只好两手一摊,不是他们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培训师压根没有把系统讲透彻。
培训系统要做到“授人以渔”,教会使用者后,培训师才不会陷入整天做Trouble Shooting的低价值工作。
以上我总结了3点在ERP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