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阳精讯

国内专业基于ARIS提供“卓越业务流程管理”解决方案的咨询公司。

流程管理资讯微信公众号

流程管理资讯网,BPM业界有影响力中立资讯平台。

博阳精讯业务流程管理微信公众号

国内专业基于ARIS提供“卓越业务流程管理”解决方案的咨询公司

数字化建设的定位、内容与形式
来源: 互联网 作者: 丁稚蘅 2025-06-27 阅读数:31

数字化战略规划的关键输出是数字化(转型)举措和项目计划,举措和计划落地的过程就是数字化建设。数字化建设是数字化团队的传统职能,通常占据了数字化团队日常工作的大部分时间。按理说,大家对于这一块的内容应该比较熟悉,也不应有太多的新意和挑战。但是,从很多企业的实践情况来看,在数字化建设推进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具体表现在:定位不高、内容不明和形式散乱。

定位:将数字化建设视为企业变革

从业务流程重组到电子商务变革和中台革命,再到工业4.0和数字化转型,从字面意思上,大家似乎都认可数字化建设是企业变革的说法。我们说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从言的角度看,各大企业的老板和高管大会小会都在讲数字化变革和转型。从行的角度看,真正付诸于实际行动的则少之又少,实际还是主要靠数字化部门来推动。

我们重申数字化建设是企业变革,就是要明确告诉企业的老板和高管,数字化建设首先是他(她)们的事。数字化一把手工程不是口头说说,而要将它作为重点事项纳入到老板和高管的日常工作,需要老板和高管亲力亲为,而不是走马观花地听听汇报,更不能以做做样子来体现自己的重视度。

对于数字化团队而言,我们一再强调数字化建设是企业变革,就是要告诫大家不要低估数字化建设的难度和挑战,不要把数字化建设做成技术支持性工作,更不能做成数字化团队的专有工作。实际上,很多数字化团队也不具备领导变革的能力和权威,更要想尽办法让老板和高管行动起来。

对于业务部门和用户而言,数字化建设不是“请客吃饭”——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在数字化时代,数字化转型是必答题;答得好的,继续参与竞争;答得不好,马上会被淘汰。不管是从本职工作着眼,还是从职业发展出发,每一个职场人士都要有职业危机感,要尽快掌握数字化的工作逻辑。

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仅得其下;法乎其下,一无所得。我们一再重申数字化建设是企业变革的定位,就是要法乎其上,凝聚共识,发动全员,整合资源,蓄势发力,主动作为,将数字化建设作为组织全员的重点工作来推动,进而确保数字化战略规划的快速落地和明显见效。

内容:企业数字化的“八化”建设

数字化建设的具体内容,或者说,数字化价值的实际承载,无非是流程、应用(系统)、数据、模型、场景、技术、联接、设施,等等,它们必须有前瞻和明确的建设目标。具体来说,就是企业数字化的“八化”建设,即,流程智能化、应用产品化、数据业务化、模型孪生化、场景个性化、技术平台化、联接实时化、IT设施云化。

1)流程智能化

从流程建设的角度看,业务流程是实际业务的抽象和范化,同时也要固化到IT应用系统。业务通常要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变化,而IT系统则相对固定。因此,流程的数字化需要兼顾多变与少变的平衡。从业务的角度看,流程要实现主干清晰、末端灵活和业务的端到端。从数字化的角度看,除了线上化和集成化,流程还应可配置,最好能更根据业务的变化而实现动态调整,对应的建设目标是流程智能化。

一般来说,线下流程按分类、分级、分层、分段、端到端等要求梳理完以后,就要借助IT应用系统,实现流程的线上化,进而基于线上化,实现流程的自助化、自动化或智能化。在财务共享、人力共享等领域,流程机器人(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简称RPA)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生成式AI的日益成熟,业务流程的智能化程度将不断提高。

2)应用产品化

把数字化服务或IT应用视为产品,以产品思维来管理IT应用,可以落实“以用户为中心”、“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数字化理念,并充分使用和保护好企业的数字化投资。

以产品思维来管理IT应用,首先要明确用户和用户诉求,以设计思维来规划和设计IT应用的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数字化服务体验,确保IT应用的有用、能用、易用、好用。

以产品思维来管理IT应用,还要从应用的全生命周期,从生命周期的规划、需求、设计、开发、测试、部署、运营、更新、退役等各个环节入手,确保应用的持续交付、生生不息。

以产品思维来管理IT应用,有助于做好IT技术的复用、IT应用的定位和版本迭代,从而尽可能地充分使用既有的IT投资,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让IT投资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3)数据业务化

数据视角的数字化建设,基本逻辑是业务数据化、数据资产化,资产价值化,也可概括为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即,数据来自于业务,最终要为业务服务。

从数据生命周期的角度看,数据建设要实现从数据到信息,再到洞察、决策和行动的闭环。换句话说,数据来自于业务,但最终要转化为准、快、稳的业务行动。

数据业务化的具体建设内容包括:数据采集、湖仓一体、数据指标、数据标签、数据服务、数据可视化、“察打一体”的管理驾驶舱、数据质量管理、数据治理,等等。

4)模型孪生化

在Gartner发布的2019年Top10技术趋势报告中,数字孪生(Digital Twin)名列其中。数字孪生是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上,对物理世界的数字化模型表达,是物(物理世界)、数(数字世界)和人(组织和人员)等三者的高度融合。

物理世界、数字模型和连接数据是数字孪生的主要构成,其中的连接数据,包括自物理世界到数字模型的运行洞察,以及自数字模型到物理世界的行动指令。通过物联网技术,数字孪生获得物理世界运行状态的实时数据,并通过高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技术进行理解并形成业务洞察;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做相关的业务模拟或预测,形成下一步的业务建议、决策和行动,并以指令形式下发给物理世界。

在企业实践中,物理世界可以是产品,过程,系统、员工、工厂,乃至整个企业。在企业的产品数字化领域,在交付客户以物理产品的同时,还提供产品的数字孪生,是领先企业的常用做法,有助于产品或服务的创新,有助于企业借助产品数字孪生,为客户提供远程维护、远程诊断等生产型服务。

5)场景个性化

在数字世界中,用户交互界面都应以场景的形式来体现。场景个性化,指的是用户交互界面要因人而异,因用户的行为特点而异,因用户角色的不同而不同。

场景个性化的核心在于通过对场景的分析,理解用户的需求和痛点,结合前后场景预判用户目标,通过设计提高用户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交互体验。数字化服务的个性化场景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现用户目标的场景,另一类是精细化操作流程的场景。

6)技术平台化

在技术架构的规划设计中,我们已经强调了数字化技术能力化,数字化能力组件化、数字化组件服务化,数字化服务平台化的架构理念。数字化建设的相关内容中,很大一部分是技术平台的建设,具体包括:物联网平台、应用开发平台、应用集成平台、数据服务平台、IT设施管理平台、信息安全平台,等等。

7)联接实时化

联接实时化,指的是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等业务对象之间,要建立实时的互联网联接,以确保7×24小时的互联互通。

为了确保联接实时化,IT应用系统要移动化,物料、产品、设备等终端要智能互联化,联接的方式要多样化,要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联接。

8)IT设施云化

IT设施是指用于支持企业数字化所需要的一系列IT硬件资源及基础软件资源的集合,可概括为网络、计算、存储和周边设备,等等。在数字化时代,IT设施的建设要求是弹性、共享、自治和按需提供,也就是所谓的云化,传统IT需向云原生转型。

形式:阶段交付与持续交付并重

项目是数字化建设的主要组织形式,包括面向阶段交付的瀑布式项目和面向持续交付的敏捷项目。如果把数字化建设比喻成“做菜”,瀑布式项目是先在厨房把所有的菜做好再一次性端到餐桌,敏捷式项目则是做一个菜上一个菜,根据前道菜的客户的反馈及时调整后道菜的口味。

瀑布式项目管理与敏捷式项目管理,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不是说有了敏捷式项目管理,企业就不需要瀑布式项目管理。两种项目所适用的场景也不同,在数字化建设中应该结合使用。

瀑布式项目管理是计划推动(Push),适用于强调顶层设计、业务需求比较明确和稳定的数字化建设项目,尤其适用于面向B端客户的数字化项目,比如,ERP、PLM、SRM等应用系统的实施。

敏捷式项目管理是需求拉动(Pull),适用于强调快速响应、业务需求不明确或快速变化的数字化建设项目,尤其适用于面向C端客户的数字化项目,比如,用户APP、电子商城的开发和设施。

无论是瀑布式项目还是敏捷式项目,都必须有相应方法论作指导,遵循企业架构和项目管理的管控要求,以相应工具链作支撑,才有可能确保项目的高质量。

  原 文 分 享
下一篇: 企业数字化建设三段论
Copyright Reserved 2005-© | 沪ICP备11014532号-2 |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