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笔者的观察和理解,企业的数字化建设,从工作内容和主要成效来看,大体可分为系统建设、数据运营和创新引领等三个阶段。
一、系统建设阶段
系统建设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核心IT系统的开发、部署和应用。以制造型企业为例,OA、PLM、ERP、CRM是其必备的运营系统。在此基础上,有的企业还可部署MES、WMS、LES、APS、QNS、SRM、TMS等执行或外围系统。
系统建设阶段的主要诉求是为企业运营提供IT支撑,让企业向前能连接供应商,向后能连接客户,在内能打通决策到操作的数据双向闭环,其导向应该是业务作业标准化、标准作业流程化、业务流程线上化、线上流程集成化,以及连接的全渠道、实时化、个性化,等等。
当前,大部分企业都已经完成系统建设阶段的主要内容。之所以在效果上有很大的差别,就是看IT应用与流程优化是否做了很好的互动,是否在流程端到端贯通的指导下进行系统建设,以及IT系统中数据质量的高低。
二、数据运营阶段
系统建设阶段完成以后,企业的手中已经掌握了大量的业务数据,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用好这些数据,这就是数据运营阶段的目标和要求了。
数据运营阶段的工作形式是使用数据,也就所谓的“运”,而其目标是用出价值,也就是所谓的“营”,我们可以用“数里淘金”来概括。
数据运营阶段的工作要做好“两手抓”,一手抓数据供应,一手抓数据消费。
抓数据供应,就是要确保能取到数、取准数,取全数,要从准确性、即时性、完整性、一致性、合规性等方面抓好数据质量和数据供应,工作内容有数据架构规划、物联网平台搭建、数据底座或数据中台建设、数字孪生开发、AI模型训练、数据治理与安全,等等。
抓数据消费,就是要确保企业全员都在用数据,用数据沟通、用数据决策,而且是用好数据,用出效益。数据的更大价值是数据驱动经营决策,其应用主体是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层。让经营决策既准又快,是数据消费的主要目标。数据消费工作包括指标体系建设、数据主题和数据地图开发、“察打一体”经营管理驾驶舱搭建,等等。
根据笔者的观察,大部分企业的数字化建设,主要处于“数据运营”阶段。
三、创新引领
企业的竞争战略主要有三:运营高效、贴近客户和产品领先,前两者有助于企业活下去,而后者才是企业活得有质量的根本所在。因此,高质量的数字化建设,应该是推动企业的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大多数情况中,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是相辅相成、同步进行的。
在数字化时代,产品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主要手段是基于“智能互联产品(典型代表如智慧家居、智能家电、车载网联汽车或具备智驾能力的汽车)”的智能生态建设。首先是借助数字技术,开发并向客户交付“智能互联产品”,然后再基于“智能互联产品”,植入在线升级、智能运营、精准营销、交叉营销、供应链或消费金融等增值服务,以拓展企业的业务形态,延伸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链。
四、小结
系统建设、数据运营、创新引领,等等,只是对企业数字化建设里程的粗略划分,其核心主旨是清晰地提炼和传递企业当前数字化建设的主题,以之对齐企业的发展战略。另外,逻辑上,系统建设、数据运营、创新引领,在时间上虽有先后之分,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实践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也予以同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