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业界已经涌现出了很多企业架构以及企业架构框架理论。企业架构创建的方法论,亦即企业架构框架,由于其具备标准化的特性,将被作为本章内容的重点。当然,即便企业架构框架具有其标准性的一面,也并不意味着每个企业都要削足适履,摒弃自己的真实需求和特色而强行照搬这些框架理论,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企业应该按照各自的需要对企业架构框架进行适当的裁剪,甚至联合几种框架进行定制(例如TOGAF + Zachman),而也只有这样才能创建出适合于自己的企业架构。
一、企业架构框架之异同
由于这些企业架构和企业架构框架的内容过于繁杂,且由于抽象程度较高,直接深入下去恐怕会比较晦涩,因而在进入每个企业架构和企业架构框架理论之前,我们先对这些企业架构框架理论进行一下对比,寻找其共性和差别,从而避免我们割裂地看待这些理论,结果丧失了对这些理论本源的掌握。因为这些理论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因而其必然有共性,只不过由于历史环境和提出理论的单位的性质不同而在表现形式上各有侧重而已。
二、企业架构框架的共性
虽然企业架构框架理论种类繁多,但是就其目的还是用于指导人们创建符合自己企业特点的企业架构,以及使用何种方式维护企业架构,使之与企业的发展相同步。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各种企业架构框架基本上都在如下两个方面阐述创建企业架构的方法论:
创建和维护企业架构的过程,即用如何创建企业架构,以及如何确保企业架构正确的演进。
企业架构的内容描述,即企业架构的内容如何分类,以及每一类都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实际上当前企业架构理论的发展也逐渐趋同,大有殊途同归之感。基本上所有的企业架构框架都有关于创建企业架构过程的描述。在这些企业架构框架中,企业架构的生命周期都被描述成一个循环演进的过程,并且在演进过程中还需要施以适当的治理,从而保证每一次的演进都是在一种有序、受控的环境下进行。在企业架构的开发过程中,大多数框架理论还推荐通过使用企业架构成熟度模型来对企业架构的状态进行评估。
在每一次的循环过程中,各个企业架构框架基本上也采用类似的方法来逐渐完善企业架构:
首先识别并定义此次循环的目标、范围以及相关干系人。
建立用于描述企业在各个领域(业务、数据、应用和技术)当前状态的基线架构。
使用相同的描述方式并依照此次循环的目标与范围定义出目标架构。
采用差距分析的方法,识别并归纳出当前架构与目标架构的区别。
按照差距分析的结果,在征得相关干系人同意的情况下开展迁移实施工作。
关于企业架构的内容,虽然不同的企业架构框架理论由于角度不同,但是他们对企业架构内容的层次划分大体上还是一致的,基本上都是从如下几个方面(或至少包含如下几个方面)对企业架构进行描述:
业务架构
数据架构
应用架构
技术架构
同时,虽然不同的企业架构框架对这些层次的具体内容有着不一样的描述,但是基本上所有的框架理论都是采用不同干系人的视角来对各层次具体内容进行归纳分类。
除了架构过程和内容方面的共性,几乎所有的架构框架理论都强调企业高层对于企业架构成功的重大意义。由于企业架构包含企业自业务到信息系统的各个方面,因而会涉及到企业中大多数的人员,如果没有企业高层的决心和驱动,协调这么多的人员本身就是个巨大的难题,从而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架构的成功与否。此外企业高层的思路往往就是企业发展的战略,亦即企业演进变化的源头,而将这些战略在企业各层中加以贯彻,通过信息技术加以实施正是企业架构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