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一直忙着参会,在每次会议上都分享了一个观点:就是秩序和一致性对于组织的重要性。也将在后续受邀的顶级会议上继续深入分享。不管是EA治理,流程治理还是数据治理,都力求在内部保持文化、战略、价值、能力、业务流、IT的一致性,要保持好一致性,组织内部一定需要建立起良好的秩序。而良好的秩序,是通过维持组成要素之间的良好关系来实现的,而这项工作离不开信息的高效流转和反馈,落实到数字化工作就是至关重要的数据治理。PS:即便是敌对国家,也要建立军事等应急热线,需要制定海上或空中相遇时的沟通机制,以防误判,维持一个特定的关系和秩序。】
01秩序的重要性
“熵”原本是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的概念,被任正非用于研究企业的发展之道,是贯穿任正非管理思想的精华。在华为的管理概念中,“熵”表示系统内混乱的程度。体系或系统越无序、越混乱,则“熵”越高。系统往混乱发展就是“熵增”,反之系统往有序发展就是“熵减”。
当企业没有被有效管理时,将会进入逐步加速的、从有序到无序的“熵增”过程,会变得越来越混乱。企业这时候表现出来的就是组织散漫、内耗严重、沟通成本高,耳熟能详的“大企业病”说的就是“熵增”过程会遇到的其中一个系统性问题。所以,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实现“熵减”,让企业保持一定的秩序,远离混乱。
02组织体系的治理就是维持秩序,保持熵减的势能
企业的业务运营系统必须是自适应系统,自适应系统就是可以不断地通过自身的调整,向着更有序的、进步的方向变化,在过程中产生了负熵流,不断地降低系统的熵含量,持续保持和提高内部的有序程度。关于业务运营体系的概念,请见此前文章《【数字化极简逻辑】如何打造卓越的数字化业务运营体系》《【数字化极简逻辑】打造数字化业务运营体系的逻辑》。
在经济环境被多变的国际关系影响的情况下,VUCA(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特征更加突出,频繁有大企业出现负债违约、违规、破产等爆雷消息,而有些大企业却愈加展示出强大的实力与能力,且灵活敏捷,看不到一丝病态。这些足够让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不管企业处于哪个行业,都要重视企业管理,越早重视管理则企业越早受益。其中的重要工作就是打造卓越的业务运营系统,企业数字化的主要工作就是为企业打造数字化的业务运营系统,让业务运营系统更加灵活地适应环境和高效运转。
复杂企业还会面临更深层次的问题。例如,有限的贯彻标准的基础和能力,难以快速迭代成长;自身免疫力低下,容易被事件干扰;紧急上马的项目,其目标限于局部或短期,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不一致;难以充分利用资本、核心竞争力等;难以与国家大势、行业趋势同频……这时候,企业很难通过请“空降兵”、上马项目、要求变革、大力投入数字化等手段来简单解决,因为上述都是系统性的问题。同样,导致复杂企业“熵增”的根本问题往往不是由单方面的、显而易见的原因引发的,而是由该问题背后相对复杂的多方面因素及其关系叠加而引发的。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企业缺乏完整的业务运营系统以及系统管理能力,导致应急救火事件频发,企业难以聚焦于核心业务的发展。
要改变复杂企业“熵增”的过程,就如中医看病,需要使用系统方法从全局着眼,看清楚问题“辨症”后,再从关键局部着手开始“施治”。不仅要及时解决看得见的问题(表象),更要及时对引发问题的根源(本质)进行修正,防止同样的问题再出现。唯有如此,才可以阻断“熵增”的进程,让组织保持良好的秩序,从而处于有序的健康成长状态。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企业构建业务运营系统的方法和过程。
03能维持好秩序的体系一定是开放的、自适应的
体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许多组件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复合体。企业就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或系统。体系/系统的功能就是将一定的物质、能量、信息输入变换为一定的输出的能力,好的体系一定是开放的、自适应的,可以不断降低“熵”而维持一定的秩序。所谓开放系统就是可以与不断外界持续交换物质、能量、信息等,绝对的封闭系统是不存在的。
而自适应体系/系统是指在开放的基础上,能够不断地学习或积累经验,能够利用学到的知识经验改造系统的功能,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并促进整个系统的发展、演化或进化。现在火得发紫的AI就是因为可以自行通过学习升级模型从而活力四射。很明显,企业的业务运营体系一定要是自适应系统。简单来说,自适应系统会“治理”内部的组件间关系,使之迭代进化,从而保持秩序。
04信息的高效流转保障了体系的健康运行,而数据治理是必选项
而体系/系统如何维持好内部各要素/组件/部分间的关系,从而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等的交换,就是通过信息的有效传递与流转。如下图所示:
数字化就是帮助企业打造和维护数字化的业务运营体系,就是通过数字化手段帮助企业构建一个良好的秩序的“操作系统”,而这必然离不开数据治理,但是数据治理一定要沿着业务,沿着内外利益相关方的“交易结构”,沿着战略、价值和能力等来进行,不能单纯关注数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