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阳精讯

国内专业基于ARIS提供“卓越业务流程管理”解决方案的咨询公司。

流程管理资讯微信公众号

流程管理资讯网,BPM业界有影响力中立资讯平台。

博阳精讯业务流程管理微信公众号

国内专业基于ARIS提供“卓越业务流程管理”解决方案的咨询公司

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障碍及应对
来源: 互联网 作者: 无 2024-06-28 阅读数:1068

在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客观存在的障碍,内控体系建设 的组织者或推动者,除了具备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 和实践经验,还需要知晓建设过程中的障碍,妥善应对,才能保证内控体系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一、缺乏最高层的支持

(一)具体体现:

1.未制定明确内控建设目标。

2.最高层领导未能在公司整体范围内强调公司内控的重要性。

3.最高层领导不参与内控建设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争议的协调。

4.未制定内控建设项目的奖惩机制和汇报机制。

(二)产生影响:

各部门或子公司对于内控建设敷衍了事,内控建设的进度和质量都得不到保障(制度草案严重滞后提交、组织讨论人员不齐等),内控建设过程中的重大决策无人拍板,重大争议得不到解决。

(三)应对方法:

1.最高层领导需要理解内控建设的价值,明确内控建设的目的。

2.在公司整体范围内强调内控的重要性,设置适当的奖惩机制和汇报机制。

3.参与内控建设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和协调重大争议。

二、专业团队缺乏

(一)具体体现:

1.内控建设推动团队缺乏专业性(核心能力:风险识别)或者人员配备不足。

2.内控建设推动团队缺乏高层授权。

(二)影响:

1.内控建设进度和质量得不到保障

(三)应对:

组建强力的推动团队,赋予足够的权限以及提供持续的帮助,制定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三、未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和计划

(一)具体体现:

1.内控建设目标不明确。

2.内控建设思路不清晰,对于可能面对的重大障碍无应对方案或者准备不足。

3.内控建设计划不合理,或者未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二)影响

1.无法保证输出质量和效率。

(三)应对:

1.明确内控建设目标。

2.对于建设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重大障碍制定合理的应对方案。

3.制定合理的内控建设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缺乏业务层面参与

(一)具体体现:

1.业务层部门负责人和流程经办人不参与业务流程梳理和优化(工作忙、请假、出差等原因);部门负责人派部门助理代表其参与;流程经办人委托他人代其参与。

2.业务层在内控梳理和优化的过程中不积极,未积极发表意见或者参与博弈,业务层将来被动接受相关的制度、流程、表单。

(二)影响:

1.制度、流程、表单内容脱离实际业务,业务层无法遵照执行

(三)应对:

1.内控推动团队宣贯内控建设的目标,消除大家对内控的误解。

2.高层对业务层施加压力,提高业务层的配合度。

3.业务流程的梳理和优化过程要求相关的人员全员亲自参与(部门负责人、流程具体经办人员)。

五、部门间缺乏沟通衔接

(一)具体体现:

1.各部门自行进行内控梳理和优化

2.各部门在跨部门的业务流程梳理和优化互不沟通

(二)影响:

1.部门间的各自权责不清晰

2.跨部门的业务流程衔接不顺畅甚至冲突

3.内控方案执行时出现相互推诿指责现象。

(二)应对:

1.在内控建设过程中以流程为主线而非以部门为主线

2.内控推动团队负责组织各部门参与跨业务部门流程梳理优化工作

六、业务执行层缺乏宣贯

(一)具体表现:

1.内控制度确认之后立即发布执行,缺乏相关培训

2.业务层只知道怎么样做,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不利于坚持执行

3.缺乏业务流程的权威解释主体

(二)影响:

1.因理解偏差,可能会造成各种执行差错

2.执行过程中出现各种疑惑,长期以往会影响业务层对内控的信任度

(三)应对:

1.内控制度确定后,加强培训,该培训需长期进行

七、规则制定过于“宽松”或“死板”

(一)具体体现:

1.内控制度“一刀切”或者只规定原则

(二)影响:

1.造成失控或者过控死

(三)应对:

1.对于重要业务环节和高风险领域要严格控制,同时兼顾效率;对于一般业务环节,充分考虑业务实际情况适当宽松,优先考虑效率,兼顾风险控制。

八、期待“一劳永逸”

(一)具体体现:

1.在公司层面和业务层面都期望一劳永逸

2.未定期进行实质性的内控自评和内控维护

(二)影响

内控体系未定期更新维护造成偏离实际运营,长而久之造成内控体系成空架子。

(三)应对:

1.宣贯内控体系最大的价值是提供了一个可以持续完善的基础框架,公司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公司的业务发展不断调整和完善。

  原 文 分 享
下一篇: 企业架构设计的方法有哪些?
Copyright Reserved 2005-© | 沪ICP备11014532号-2 |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