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阳精讯

国内专业基于ARIS提供“卓越业务流程管理”解决方案的咨询公司。

流程管理资讯微信公众号

流程管理资讯网,BPM业界有影响力中立资讯平台。

博阳精讯业务流程管理微信公众号

国内专业基于ARIS提供“卓越业务流程管理”解决方案的咨询公司

BIZBOK 和 EBPM 对 “价值流” 的理解
来源: 博阳精讯 作者: 博阳精讯 王磊 2024-06-12 阅读数:2221

承接上文《TOGAF、华为及 EBPM 对 “价值流” 的理解》。不管是 TOGAF、BIZBOK和华为都认同“价值流代表了一组端到端的活动”。

但是,在BIZBOK给出的示例以及华为等企业的实践案例中,“价值流”又往往与“业务能力”进行“映射”也就是进行所谓的“Mapping”。在BIZBOK或者华为给出的案例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价值流”代表了一组“业务能力”,但并没有看出“价值流”是如何代表一组“活动”的,而且是一组“端到端活动”的。

那么,价值流、能力、流程究竟是什么关系呢?关于这一点,在TOGAF中没有细致的说明,在BIZBOK中有说明,华为基本上是遵从了BIZBOK的方法。

01

—

BIZBOK 对于“价值流”的理解

上图所示是BIZBOK给出的一个《获取贷款 Acquire Loan》的“价值流”示例,分为《收到申请-验证申请-额度批准-签订协议-发放贷款》这五个“价值流阶段”。往下展开是每一个“价值流阶段”所需要的“能力项”。

如上图所示,可以看到BIZBOK标准的“价值流-能力”模型有以下几个要点:

1)“价值流-价值流阶段”构成了价值流模型的主体。

2)每一个“价值流阶段”都会映射(Mapping)所需的 “业务能力”,而且通常是到二级能力这一颗粒度。

3)“业务能力”在不同的“价值流阶段”可能会被复用。事实上,“业务能力”不仅在同一“价值流”的不同“阶段”可能会被复用,在不同的“价值流”中也会被复用。

基于上述示例,BIZBOK 基本上把“价值流”与“能力”的关系讲清楚了。接下来,再来看看如何从“能力”到“流程”。

上图是BIZBOK给出的另一个示例。“价值流”展开为五个“价值流阶段”,每一个“价值流阶段”由相应的“能力”来实现;每一个“能力项”都有相应的“流程”来实现交付。某一个具体的“流程”实现了哪一个具体“能力项”的“交付”,可以通过“输出物”这个桥梁找到对应关系。总之,“能力”往下展开是实现其交付的“流程”。

在上图所示的 APQC PCF 流程分级框架中明确“流程”由“活动”构成;“活动”由“任务”构成。

将“流程”由“活动”构成;“活动”由“任务”构成这部分逻辑图拼在BIZBOK价值流逻辑图中的下方,可以得到上图所示的“价值流-价值流阶段-能力-流程-活动-任务”的完整拆解逻辑。我们再回顾一下《TOGAF、华为及 EBPM 对 “价值流” 的理解》一文中的TOGAF 和 BIZBOK有关“价值流”的定义。

TOGAF:“价值流”是一组端到端的增值的业务活动,这组活动最终为客户、利益相关者或最终用户创造总体成果。

BIZBOK:“价值流”是为客户创造结果的端到端活动集合。

上图完整体现了TOGAF和BIZBOK定义中“端到端”、“一组活动”这两个关键词的意涵。

但是,BIZBOK还是没有讲清楚“端到端流程”与“价值流”的关系。同时,“能力”对应到“流程”的逻辑 BIZBOK 认为是通过输出物的关联,这似乎没什么问题,但实操起来又似乎不那么明确。

事实上,无论是TOGAF还是BIZBOK都强调 “价值流”是“端到端 End-to-End”的,这是写在二者对“价值流”的定义中的。但是,“价值流”的端到端与“端到端流程”的端到端究竟是一回事吗?TOGAF 秉承其一贯讳莫如深的风格,自然不会谈及。BIZBOK虽有涉及,但讲得也不多。

02

—

EBPM方法论对于 “价值流” 的理解

EBPM方法论认为:“价值流”是一组为客户创造成果的端到端活动的集合。

如上图所示,EBPM方法论的主要观点如下:

1)基于企业的《商业模式》可以解析出两类关键的管理要素:《价值流》和《业务能力》。

2)通过《业务能力》可以解析出《流程》,为了与端到端流程加以区别,称为《职能流程 Functional Process》

3)通过《价值流》可以解析出《价值流阶段》,而《价值流阶段》需要《业务能力》来实现的,因此可以从业务能力架构中找到每一个《价值流阶段》需要的《业务能力》进行“映射 Mapping”。

4)由于《业务能力》可以解析出《职能流程》,因此《业务能力》往下展开是《职能流程》,至此“价值流”对应到了一组“职能流程”。关于这一点如您有疑问请参见《TOGAF 、华为及 EBPM 对 “业务能力” 的理解》和《流程选择矩阵:构建职能流程架构的最后一环》这两篇文章中的深入分析。

5)由于《职能流程》是由《活动》构成的,所以上述四步构建了《价值流-价值流阶段-业务能力-职能流程-业务活动》的映射过程。至此,“价值流”对应到了一组“活动”。

6)如上图红色部分所示,将“价值流”各阶段对应的所有“职能流程”基于流程间的触发关系可以画成一张流程图,由于“价值流”强调“端到端end-to-end”的概念,所以这张流程图称为《端到端流程图》。总之,EBPM方法论认为“价值流”强调的“端到端”就是“端到端流程”的“端到端”,企业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搞出两套不同概念的“端到端”。

将“价值流”与“业务能力”映射部分省略,直接显示“价值流”与“端到端流程”的映射关系,可以得到上图。我们再来回顾一下TOGAF和BIZBOK对“价值流”的定义。

TOGAF:“价值流”是一组端到端的增值的业务活动,这组活动最终为客户、利益相关者或最终用户创造总体成果。A representation of an end-to-end collection of value-adding activities that create an overall result for a customer, stakeholder, or end user。

BIZBOK:“价值流”是为客户创造结果的端到端活动集合。A value stream is an end-to-end collection of activities that creates a result for a customer.

上图完整体现了TOGAF和BIZBOK“价值流”定义中的意涵。

03

—

两个关键逻辑

EBPM对于“价值流”的理解中有两个关键逻辑,如果不搞清楚,您对本文第二节的论述可能还是会有些困惑。

1)《业务能力》可以解析出《职能流程》,因此《业务能力》往下展开是《职能流程》。

如果您对于这一点感到困惑,请参考《TOGAF 、华为及 EBPM 对 “业务能力” 的理解》和《流程选择矩阵:构建职能流程架构的最后一环》这两篇文章。

上面三张图清晰地展示了“战略模型-一级能力-二级能力-末级能力事项-职能流程-业务活动-活动关联的要素”这样一个层层往下的解析过程。

2)一级能力、二级能力和一级职能流程(流程类)、二级职能流程(流程组)是逐一对应的。

上图右侧标红部分认为一级能力、二级能力和一级职能流程(流程类)、二级职能流程(流程组)是逐一对应的。如果您对于这一点感到困惑,请参考《职能流程架构: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原 文 分 享
下一篇: 为什么要有架构?
Copyright Reserved 2005-© | 沪ICP备11014532号-2 |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