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声明:《流程优化风暴》中第 21页及插页大图中的《 图2-11 <战略能力分解矩阵>》错放了一张草稿图,图中的内容有多处是不正确的。已紧急联系出版社,在再次印刷时会修正。在此向广大读者表示歉意!
另外,博阳精讯官网 www.ebpm.com.cn 上已公布了《流程优化风暴》一书中所有作者亲手绘制的插图原稿。
01
—
一张图解说《流程管理风暴》
《流程管理风暴》主要讲述基于 “管理要素” 构建企业数字化管理体系的基本原理、规则和方法。书中详细介绍了构成企业管理体系的 26 类 “管理要素” 以及这些要素是如何相互关联从而构成 “结构化”、“一体化” 管理体系模型的。上图所示的 《EBPM 企业管理体系架构图》中将这 26 类 “管理要素” 按战略、组织、功能、数据、规则和流程这6个视图进行了分类。
与三年前出版的《流程管理风暴》一书中给出的《EBPM 企业管理体系架构图》稍有不同的是,上图所示的最新版本将 “场景” 和 “授权” 这两个要素合并为 “场景” 一个要素,因为在实践中发现这两类要素的相似性很高,合并为一类 “要素” 后,构建管理体系模型时效率更高。同时,将 “战略目标” 和 “关键成功因素” 合并为 “战略目标” 这一类要素 ,在 《流程优化风暴》中详细介绍了合并后的 <战略目标解码模型> 的构建原理和方法。
另外,在 “规则视图” 中新增了 “知识文档” 这一新的要素,以适应企业知识管理的需求。在 “数据视图” 中新增了 “数据” 这一要素,从而可以构建 “战略目标-关键绩效指标-流程-系统 - 数据表” 的数据架构模型。
这样,最新的 《EBPM 企业管理体系架构图》仍由 26 “管理要素” 构成,分别是:
战略视图:战略目标、商业模式、价值链、服务树、业务能力、管控模式。
组织视图:组织、职责、角色、场景
功能视图:事件、活动、风控、系统
数据视图:绩效、记录、术语、数据
规则视图:制度、标准、程序、指导、知识
流程视图:端到到流程、职能流程、作业流程
02
—
一张图解说《流程优化风暴》
如上图《EBPM 战略-能力-流程分解概览》所示,《流程优化风暴》主要介绍构建企业数字化管理体系的具体路径、方法和规则。以26类”管理要素” 中的<企业商业模式>和<战略目标解码模型> 作为起点,推导出企业应有具备哪些能力,即要建 26 类 “管理要素” 中的 <能力架构>。然后,通过 <能力架构模型> 推导出企业的 <职责体系模型> 和 <职能流程架构>。
有了<职能流程架构>后,再通过<企业商业模式>推导出企业应有哪些面向市场和客户的<核心端到端流程>清单;通过<能力架构>推导出企业应有哪些面向内外部人员的<管理和支持类端到端流程>清单。
有了<端到端流程流程清单> 后,再从<职能流程架构>中找到相应的 “积木块” 构建 <端到端流程图模型> ,进而最终完成 "战略-能力-职责&职能流程-端到端流程” 这一闭环体系模型的构建。
《流程优化风暴》对于 <端到端流程架构> 的构建方法进行了重点阐述。只有完成了<端到端流程架构> 的构建,企业的流程管理体系才是完整的。
不夸张地说,端到端流程是企业真正的可以运行的流程体系;端到端流程是企业流程优化的正确打开方式;端到端流程是企业流程数字化转型的主体。
正如美国流程管理大师迈克尔-哈默教授在其著作《端到端流程》一书中所说:
“ 端到端流程是任何企业都能更快、更省、更好地实现目标的工作方式 ”
“ 端到端流程会颠覆你和每个员工完成工作的方式,重建你对工作的认知,彻底改变你完成工作的方式 ”。
受篇幅所限,《流程优化风暴》一书虽有大量篇幅介绍端到端流程,但仍有很多方法和案例没有提及。本公众号接下来的系列文章将更为深入地介绍和剖析《流程优化风暴》一书中未提及的数字化端到端流程的设计和优化方法以及最新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