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党组“把专员办转型持续不断向前推进”的工作部署,进一步提升监管工作成效,河北专员办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将内部控制建设作为推进财政预算监管工作的有效抓手,认真落实内控主体责任,从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内控机制、实施台账管理、强化督查督办等四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内控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不断夯实基础管理、强化有效支撑、提升机关效能,有效助推财政预算监管工作规范化。下一步,河北专员办将继续深入贯彻财政部党组关于全面推进财政内控建设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推进内控建设。
一、加强制度建设,夯实内控管理基础。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党组“2017年要作为制度建设年,不断完善相关制度”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专员办工作转型和自身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河北专员办党组多次研究部署制度建设工作,全面启动对办内党建、业务、行政运行等各项管理制度的梳理工作。坚持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压实相关处室的责任,加快推进修订完善工作。2017年以来,已修订印发《河北专员办内设处室工作职责》《河北专员办印章管理办法》等14项制度,有效规范内部管理,为推进工作转型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同时,进一步狠抓制度执行,引导全办干部职工依法行政、履职尽责,全面提升责任意识和执行力,形成靠制度解决问题和推动工作的长效机制。
二、完善内控机制,全面嵌入业务流程。按照财政部党组和部内部控制委员会(以下简称部内控委)的工作要求,河北专员办党组高度重视,将内控要求嵌入各项业务工作流程,不断强化风险防控。及时成立主要负责人为主任的内控委,加强对全办内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内控工作。按照财政部统一要求和工作需要,将内控办由监督检查处调整至办公室,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切实将内控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做到与党建、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强化办领导和各处室负责人的主体责任。2017年8月,按照部内控委统一部署,深入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及时修订印发《河北专员办内部控制操作规程》。按照工作转型后专员办业务调整的新要求,进一步查找风险点,优化流程设计,完善风险防控措施,初步形成了业务流程规范、岗位职责明确、相互协调制衡的工作机制,推进内控规定和纪律要求全面嵌入各项业务和行政管理流程。健全内控配套机制,强化外出现场工作的管控,推行“执纪监督卡”、专项检查“四公开”“工作日志”等,加强对关键岗位和重点业务事项的监督制衡。
三、实施台账管理,优化监管工作机制。河北专员办高度重视财政预算监管工作台账填报和使用工作,切实将其作为强化业务集约管理、推动监管工作规范运行的重要抓手,作为加强业务工作内部控制的重要措施。一是“建好”台账。按照财政部有关通知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确定了“办公室牵头管理,各处室具体负责”的工作模式。明确以各处室为单位分别建立基础和业务工作台账,切实发挥台账在日常具体业务实施中的基础性作用。各处室按月将汇总台账送办公室,办公室负责汇总形成全办月度工作台账。二是“填好”台账。为全面反映全办各处室的工作组织、成果及工作量等基础信息,采取多项措施规范台账填报工作,确保数据准确、内容完整。加强对填报台账相关文件的研究学习,充分认识台账工作的重要性;多次组织业务培训,总结形成填报说明,统一口径和具体要求;办公室切实发挥牵头作用,加强日常督导和稽核,各处室均明确专人负责台账汇总、填报工作,切实提升填报质量。三是“用好”台账。高度重视台账成果运用,深入分析台账统计数据,全面反映全办财政预算监管工作计划执行、人力工作量分布、工作成果取得等信息,按月报送办领导,为办领导统筹全办人力、研究业务工作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撑。
四、强化督查督办,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不断强化河北专员办内督查督办,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着力提高全办执行力。一是完善督办制度。结合制度梳理工作,在原管理办法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完善督办制度。明确办公室牵头负责督办工作,各处室积极做好承办事项并承担本处室内部督办职责。进一步细化督办范围和内容,建立实时登统、及时督促和按月汇总报告的工作制度。二是建立督办台账。依托电子办公平台、签报运转等载体,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全过程留痕工作机制。特别是对有规定时间和特殊要求事项,包括财政部交办的事项,办党组、专员办公会议议定的事项,办领导批办的事项等,建立督办工作台账,登记限办时间和责任处室,逐条逐项对照销号,确保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三是强化督查通报。通过下发通知、收取各处室书面报告、电话提醒等方式,对相关牵头责任人和有关处室进行督办提醒。办公室会同办机关党委不定期对全办纪律制度执行、工作推进等情况进行督查,建立通报制度,有效提升全办干部的责任意识,提升工作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