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The Reengineering Report(业务流程重组报告)中,管理大师Michael Hammer(哈默)和James Champy(钱皮)写道:约70%的业务流程重组项目并未如愿带来显著的业务流程改善。多数失败的原因是项目结构本身有缺陷,使项目自然而然地不断产生危机。
业务流程重组的缺陷可分为4大类。第1类是指导委员会的指引错误,使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项目与经营战略脱节,或同其它变革项目混为一谈,要么就变成了一种权力游戏。
项目管理方面,企业组织对变革的管理不当,聘用顾问的出发点不对,或给予重组项目的时限过短。
重组方法可能不对,如忽视了人际关系中的社交问题或检查力度不够。最后,所采用的信息技术也可能存在问题。
信息技术的威力
信息技术在业务流程重组中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是建立新流程的主要推动因素。
许多企业看中业务流程重组,是因为它们认为可以藉着建立新的系统来规避过时系统的不足。不幸的是,这种想法常不切实际。
虽然人们努力利用新技术取代旧系统,但许多旧系统仍被保留下来。之所以如此,有的是因为这些旧系统仍能满足一系列的业务要求,有的是因为企业无力负担废弃过时系统的投资,还有的则是因为替换这些系统会打乱正常的业务运行。
目前,由此给信息技术部门带来的复杂挑战是,它必须建立新系统来支持新流程,将新技术融入现有的信息技术结构中,以及在逐步平稳替换的同时对某些旧系统仍予以保留。
从上可以看出,只有谨慎迁移信息技术结构的组成要素,才能将新技术完全融入现有的信息技术结构之中。在决定企业能否善加利用信息技术投资问题上,信息技术结构是最易管理的因素之一。因此,企业千万不要放弃对这一宝贵资产的控制。
每次重组都会在信息技术结构中增加新的成份,因此,企业必须确保其中的各种不同成份能够融为一体。
通常,企业总是情不自禁地限于运用自己现有的技术。但是,这种做法会导致企业强行采用错误技术。专业人士必须对各种不同技术进行审查,评估它们是否适合已经重组的流程设计。
同样能够严重危害业务流程重组的是那些迷恋新技术的团队。重组团队必须时时专注于业务流程。技术本身不过是种推动因素,是实现目的的手段,不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