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阳精讯

国内专业基于ARIS提供“卓越业务流程管理”解决方案的咨询公司。

流程管理资讯微信公众号

流程管理资讯网,BPM业界有影响力中立资讯平台。

博阳精讯业务流程管理微信公众号

国内专业基于ARIS提供“卓越业务流程管理”解决方案的咨询公司

TOGAF 、华为及 EBPM对 “信息” 的理解
来源: 博阳精讯 作者: 博阳精讯 王磊 2024-10-25 阅读数:1290

如上图所示,在 TOGAF 企业架构中有“业务信息”这样一个要素元模型。

同样,在业务架构师协会BIZBOK的<业务架构>中也有“信息”这样一个独立的要素。业务架构中的“信息”自然是指”业务信息”。

企业架构就是构建一套组织数字化管理的模型。那么,“信息”这样一个相对抽象的要素该如何建模呢?本文将详细介绍与“信息”建模相关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01—TOGAF 对 “业务信息” 的理解

在上图所示的 TOGAF 10 的《内容元模型关系图》中“业务信息”作为一个元模型要素与下方<数据架构>中的“数据实体”关联,同时在<业务架构>中与“业务能力”关联,从而实现了“数据实体”与“业务能力”的关联。

什么是“业务信息 Business Information”?秉承其一贯的高度抽象风格,TOGAF 在其官网中就 “业务信息” 给出了如下定义:

表示业务中使用的概念及其语义。Represents a concept and its semantics used within the business.

这样的定义自然很难理解,还是来看看模型关系图吧。

在TOGAF 10 的《内容元模型关系图》中,“业务信息”与“流程”关联,相互间是“使用”的关系。“流程”中如何使用“信息”?自然是“信息流”了,也就是流程活动的“输入输出”。所以,“信息”建模,可以等同于将流程活动的“输入输出”建模。这一点,华为也是这样认为的,在本文第3小节中会加以说明。

02—BIZBOK 对 “信息” 的理解

BIZBOK 11版第2.5节中详细介绍了其对“信息”的理解,内容很多。EBPM 方法论认为以下两点最为重要:

1)“业务信息” 基 于“业务对象” 存在,“业务对象” 没有状态,“业务信息” 是有状态的。

2)“业务信息” 就是下图所示的《信息金字塔DIKW》模型中的第二层。(关于 DIKW模型请参见《模型:攀登数据-信息-知识-智慧金字塔的台阶》一文)

03—华为对 “信息” 的理解

在代表华为官方观点的《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第101页中指出:“活动需要有稳定的输入和输出。这里的输入和输出即为BI(Business Item),就是通常意义上的“表、证、单、书”。

基于上述这段文字,可以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华为所谓的BI(Business Item)就是指“表、证、单、书”,也就是EBPM 方法论中的“管理记录”。

“管理记录”是流程活动的输入输出;流程活动的输入输出就是“管理 记录”。

“管理记录”作为输入输出与“业务活动”关联。

“管理记录”是流程活动的输入输出,这句话通常不会有人提出质疑。但是,流程活动的输入输出就是 “管理记录”,这句话或许有人就会有疑问了:“流程活动的输入输出不仅仅是信息流啊,还包括物流、资金流和人员流动啊?!”。

是的,流程活动的输入输出包括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人员流动。但是,在数字化世界里人、财、物和信息的流动全部都转化为“信息”了。比如,《出库单》是表单,是信息载体,记录了物资出库的相关信息,是“物流”的信息化呈现。所以,流程活动输入输出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人员流动,都统一由 “管理记录” 来记录和呈现了。

04—EBPM方法论对 “信息” 的理解

上图所示的 《EBPM 企业架构元模型关系图》完整描述了 “信息” 作为一个要素在企业架构中的位置及其与别的要素的关系。

在架构模型中 “业务信息” 以 “管理记录” 这个信息载体得到显性化呈现。什么是 “管理记录”?就是华为所说的 “表、证、单、书” 再加上一个 “系统界面”。

“管理记录” 是业务活动的可追溯的证明性凭证,记载着业务活动的管理痕迹。“管理记录” 作为信息载体是显性化的,而显性化的对象就可以构建有形的模型了。

“管理记录” 通常可以分为 “表证单书” 和 “系统界面” 五大类:

“表”即“表单”和“报表”;

“证”即“凭证”;

“单”即“单据”;

“书”即“文件”和“文书”。

“系统界面”即信息化系统中的功能界面。

在上图所示的《EBPM 企业架构元模型关系图》中,可以看到 “管理记录” 可以与 “业务对象” 进行关联,也就是 BIZBOK 中所说的 “信息” 是基于 “业务对象” 存在,是对 “业务对象” 的描述。

所以,“管理记录” 还可以按 “业务对象” 进行梳理和分类,构建业务对象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上图所示是《供应商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描述了针对供应商这个业务对象,已纳入组织管理范围的所有阶段的“管理记录”。

如上图所示,基于此全生命周期链路可以分析和决定针对某个业务对象,应采集哪些数据、从哪里采集这些数据。同时,也可以分析数据记录、采集、分析是否有冗余问题。这是 “数据” 与 “业务” 融合以及 “数据” 向 “信息” 转化的关键连结点,也是数据治理的重要抓手。

总之,如上图所示,构建业务对象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采集和标签体系,是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迈向 “知识” 和 “智慧” 层级的重要一步,是数据和业务融合的基础工作。

  原 文 分 享
下一篇: 内控与风险管理的信息化
Copyright Reserved 2005-© | 沪ICP备11014532号-2 |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