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阳精讯

国内专业基于ARIS提供“卓越业务流程管理”解决方案的咨询公司。

流程管理资讯微信公众号

流程管理资讯网,BPM业界有影响力中立资讯平台。

博阳精讯业务流程管理微信公众号

国内专业基于ARIS提供“卓越业务流程管理”解决方案的咨询公司

从 ARIS 到 EBPM | “功能视图” 中的业务架构和应用架构(中)
来源: 博阳精讯 作者: 博阳精讯 王磊 2024-04-25 阅读数:1777

承接上文,本文继续介绍 EBPM 架构是如何继承ARIS 房式结构中的功能视图并融合 TOGAF 企业架构的。

01

—

”功能树“ 与 ”活动树“

《功能树》是《ARIS 房式结构:功能视图》中最重要的一个元模型,功能视图的名称也因此而来。如前文所述, 功能和流程步骤(活动或任务)是同一颗粒度的概念。如上图所示,功能树中的末级功能对象构成了《ARIS 房式结构》中间流程中的流程步骤。

从ARIS 建模的基本原理来说,是先有《功能树》模型,然后再将《功能树》中的<末级功能>引用到流程模型中构成流程图模型。但是,在企业建模实践中是不可能这样操作的!

构建流程模型时,肯定是直接创建<流程步骤>也就是末级<功能对象>,不会有人先在《功能树》中创建一个<功能对象>,然后再引用到流程模型中。而在流程模型中直接创建了<流程步骤>即<功能对象>后,大部分情况下,也就懒得再将散落在流程模型中的<功能对象>重新汇总成一个《功能树》模型了。

最后的结果就是,《ARIS 房式结构:功能视图》中往往根本没有《功能树》这个模型。

最后的结果就是,在企业实际建模时《ARIS 房式结构:功能视图》中往往根本没有《功能树》这个模型。上图所示是德国SAG 公司推出的样例模型中的房式结构入口模型,可以看到右侧功能视图中也没有《功能树》模型。

那么,《功能树》模型是否真的在企业管理体系建模实践中没有构建的价值和必要呢?

错!

在流程优化分析以及后续与应用架构、数据架构进行对接时《功能树》是不可或缺的。事实上,30多年前 Scheer 教授提出《Y 模型》及后续的《功能树》模型时,出发点就是为了驱动信息系统开发和流程体系的优化。所以,只有用模型 “驱动信息系统开发” 或者进行 “流程体系优化” 时,才会体现出《功能树》模型的作用和价值,否则是否有此模型区别确实不大。

如前文所述,《功能树》模型之所以在实际建模中不会构建,是因为建模人员往往直接在流程图中创建<流程步骤>即<功能对象>,不会先在《功能树》中创建<功能对象>然后再引用到流程模型中。

所以,在 《EBPM 架构》中即保留了《功能树》模型,但又改变了构建的逻辑。如上图所示,在《EBPM 架构》中用《活动》这个要素来对接《功能树》,构建《活动树》模型。但是,EBPM方法论强调《活动树》模型是由 EBPM 建模平台自动生成,即将所有已构建的职能流程模型中的所有<流程步骤>即末级<功能对象>自动按“动词”形成 “基于执行(动词)的功能树”。

强调《功能树》模型由建模平台自动生成是《EBPM 架构》区别与《ARIS 房式结构》的最大区别,其本质是将先有功能树再引用到流程的建模顺序反了过来,改为先有流程再有功能树;有了《职能流程模型》自然就会有《功能树》模型,不需重复构建。

在上图所示的 TOGAF 元模型实体关系总图中,也有<功能>和<流程>两类元模型,<流程>分解为<功能>。在实际构建业务架构模型时,相信仍然不会有人先构建《功能》模型,再通过引用功能来构建《流程》模型的。

上图所示的EBPM 元模型关系图中直接将<功能>称为<活动>,<功能树>即<活动树>模型由职能流程分解而来并自动生成。

  原 文 分 享
下一篇: 企业档案管理流程的六大流程,南京企业档案管理文件归档
Copyright Reserved 2005-© | 沪ICP备11014532号-2 |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