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阳精讯

国内专业基于ARIS提供“卓越业务流程管理”解决方案的咨询公司。

流程管理资讯微信公众号

流程管理资讯网,BPM业界有影响力中立资讯平台。

博阳精讯业务流程管理微信公众号

国内专业基于ARIS提供“卓越业务流程管理”解决方案的咨询公司

消除 “信息断点” | 不能再靠 “脑补”、“打听” 和 “试试” 来跑通流程了(下)
来源: 博阳精讯 作者: 博阳精讯总裁 王磊 2022-12-02 阅读数:1801

承接上文。

02

—

输入信息没有明确的来源

如果一个<流程步骤>的输入信息没有明确的来源,那么这个<流程步骤>就存在 “信息断点”,这是 “信息断点” 的第二种表现形式。

如上图所示,如果<月度资金支付计划流程>的<步骤01:汇总费用支付申请>有一项管理要求,汇总时财务人员还应检查一下申请支付部门已发生费用总额是否超过了该部门的年度预算,如果超过了,则不应纳入汇总额,应退回本次申请,由相应部门另行走<超支费用支付申请流程>。因此,<步骤01:汇总费用支付申请> 就须增加一项输入信息:<部门年度预算表>。原因也很简单,不知道部门的预算是多少,就不可能判断是否超预算。

此时,可能会出现另一种 “信息断点”,即“输入信息来源不明”。虽然在<步骤01:汇总费用支付申请>上已明确标识 <部门年度预算表> 是输入信息,从“输入输出完整标识”的角度已不存在“信息断点”。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部门年度预算表>不是这两条职能流程的某个步骤输出的,所以其来源还须进一步明确。以下两种情况,都属于因 “输入信息来源不明” 导致的 “信息断点”:

(1)在所有<职能流程>中没有找到任何一个<流程步骤>输出了<部门年度预算表>。此时,除非是来自于企业外部的信息,不然就属于因 “输入信息来源不明” 导致的 “信息断点”。或许有人会问,虽然<部门年度预算表>没有找到相应的流程,但找到了<管理记录>不行吗?那还算不算存在 “信息断点”,信息找到了啊?就 EBPM 方法论来说,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所有留下 “管理痕迹” 的业务活动都应纳入流程管理中,即都应有所属的<职能流程>,如果只有<管理记录>,没有所属的<职能流程>,就是流程缺失,必须补上。

(2)找到了输出<部门年度预算表>的<流程步骤>,但明显不能作为本步骤的输入。

如上图所示,虽然找到了输出<部门年度预算表>的<流程步骤>,但该步骤是<起草部门年度预算表>。很显然,该步骤的输出不应是<汇总费用支付申请>的输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部门年度预算制定流程>中存在因“输入输出没有完整标识” 导致的 “信息断点”。

有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虽然现有流程图中有大量 “信息断点”,但流程不是照样在转,且转得挺好嘛?

03

—

“信息断点” 的消除

流程在转是事实,是否转得挺好就另当别论了。

有大量 “信息断点” 的流程之所以能照样转,那是因为流程执行者有三大法宝:“脑补”、“打听” 和 “试试”。执行者会自行 “脑补” 应该输入输出什么;不行还可以去问跑过此流程的人;再不行,把流程跑起来试试看呗,跑不下去就知道缺什么了。

我们办事常常会被退回,说要补这材料,补那材料,为什么?不就是因为究竟要什么材料没有标识完整嘛!

所以,有大量 “信息断点” 的流程虽然在转,但其实转得并不好,转得并不流畅,有时甚至转得很让人“窝火”。

数字化的建模技术给 “完整标识输入输出” 和 “清晰识别信息来源” 提供了全新的方法,使之不但可能,而且高效。更为重要的是,在流程执行阶段,各种信息识别和传递技术,让 “信息流” 变得前所未有的流畅和高效。比如,消除 “输入信息来源不明” 导致的 “流程断点”,现在就完全可以基于数字化模型自动查找。上图所示即查看《不合格品审理单》这个管理记录的所有“职能流程”中的输入输出信息,定位其 “源输出”。换句话说,流程执行者可以直接基于模型查看输入信息的来源,比如 <让步接收流程>第一步应输入《不合格品审理单》, 点击模型马上可以看到 “源数据” 是来自于 <不合格品控制流程>中的 02 步骤 <开具不合格品审理单>,这是典型的跨职能流程的输入输出关系。同理,数字化的模型可以基于 "管理记录" 这个要素自动排查哪些 "管理记录" 没有数据源头。有了这套完整、清晰地描述了 “信息流” 的模型,数字化的落地执行系统就可以通过开发系统接口、RPA 技术、信息订阅技术等各种信息传递技术,基于模型中勾勒的 “信息流” 自动完成信息的传递,这就是消除 “信息断点” 的数字化手段。

  原 文 分 享
下一篇: 流程成熟度评估维度之四 | 基础设施
Copyright Reserved 2005-© | 沪ICP备11014532号-2 |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