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阳精讯

国内专业基于ARIS提供“卓越业务流程管理”解决方案的咨询公司。

流程管理资讯微信公众号

流程管理资讯网,BPM业界有影响力中立资讯平台。

博阳精讯业务流程管理微信公众号

国内专业基于ARIS提供“卓越业务流程管理”解决方案的咨询公司

EBPM 架构驱动的战略规划方法论
来源: 博阳精讯 作者: 王磊 2025-10-28 阅读数:14

承接本系列前两篇文章 《架构驱动的战略规划及流程优化(上)》和《架构驱动的战略规划及流程优化(下)》,我们再来总结介绍一下《EBPM 战略规划方法论》。

如上图所示,《EBPM 战略规划方法论由两部分构成,右侧是《战略规划模型》,其主要功能是基于企业架构模型完成战略规划,输出是变革举措和变革项目。左侧是《战略目标解码模型》,其主要功能是将右侧《战略规划模型》输出的变革举措融入到业务架构模型中,成为业务架构模型的一部分。

上图左下角所示的《绩效指标树模型》的主要功能是将<关键成功因素>和<关键发现>解析出来的<关键绩效指标>形成一个结构化的绩效指标模型。

01—绩效指标的 “因子关系树”

在《架构驱动的战略规划及流程优化(上)》一文中,描述了以下的逻辑:

如上图所示,针对由<关键成功因素>解析出来的<关键绩效指标>,如果要实现测量和监控,就一定要能取值并计算出相应的绩效指标。因此,针对《战略目标模型》中的每一个关键绩效指标都应构建其《因子关系树模型》。所谓《因子关系树模型》就是明确此关键绩效指标的取值因子和计算公式。

如上图所示,以<订单履约周期>这个关键绩效指标为例,此指标的计算公式很简单:<订单履约周期=订单履约完成日-订单履约起算日>。但是,仅定义计算公式是不够的,还要明确取数点和取数规则。

什么是“取数点”,就是计算因子的数据来源。

计算绩效指标所需的所有指标因子都必须关联到某一个<业务活动(流程步骤)>,表示从此活动产生的业务信息中取值。本案例中,<订单履约完成日>这个指标因子从现场安装验收完毕后,客户<出具验收报告>这个活动输出的<现场安装验收报告>中取值 ;而<订单履约起算日>则以首付款到帐日作为起算日,以银行支付系统中的付款凭证上的日期为准。

针对 <订单履约周期> 这个指标,上图左侧所示的<因子关系树>是不可落地的,因为没有讲清楚取数规则;上图右侧所示的<因子关系树> 是可以落地的,能真正取到数,算出值。

上图所示是《战略目标模型》与《绩效指标模型》的对接关系。

02—绩效指标的 “关联关系树”

在《架构驱动的战略规划及流程优化(下)》一文中,描述了以下的逻辑:

如上图所示,在《EBPM战略规划模型》的 <关键发现> 阶段,完整扫描《订单交付OTC (订单-回款)》这个价值流中的所有能力项后,得到以下三个关键发现:

关键发现一:产品设计经常滞后完成,导致不能按时完成订单的交付。涉及产品设计阶段中的<产品改造设计>、<订单产品设计>这两个能力项。

关键发现二:生产计划准确率不高,导致不能按时完成订单的交付。涉及产品生产阶段中的<编制月生产计划>、<编制周生产计划>这两个能力项。

关键发现三:安装物料发货齐套率差,导致不能按时完成订单的交付。涉及物流运输阶段中的<安装物料发货>这个能力项。

上述逻辑链路,可以得到以下两个结论:

1)以上三个关键发现都会影响<订单履约周期>这个指标的达标。

由于本案例中的关键发现就是基于<订单履约周期>为何不能达标作为逻辑起点分析出来的。所以,三个具体的关键发现自然都会对<订单履约周期>这个指标的达成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这三个关键发现应设定相应的度量指标作为<订单履约周期>的辅助性监控指标。

2)以上三个关键发现也应设定相应的绩效指标。

如上图所示,《EBPM战略规划模型》中针对每一个关键发现都要从:组织、流程、规则、系统、数据五个维度进行根因分析,进而制定相应的关键举措。因此,这三个关键发现应设定相应的度量指标,来衡量关键举措完成后,问题是否解决了。

总之,每一个关键发现应设定相应的可度量关键绩效指标。

于是,本案例中我们得到了上图所示的基于三个关键发现而设定的三个关键绩效指标:订单设计完成及时率、生产计划准确率、安装送货齐套率。

由于<订单设计完成及时率>、<生产计划准确率>、<安装送货齐套率>这三个绩效指标都会对<订单履约周期>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在上图所示的绩效指标模型中,也需要将这三个指标与<订单履约周期>建立关联。这三个指标不直接参与<订单履约周期>的计算但会对其产生影响,而且如上图最右侧箭头所示,这三个指标值越高,<订单履约周期>越能达标,是正向的影响关系。EBPM 方法论将绩效指标间的这类关系模型称为“关联关系树”。

综上,我们得到了由<因子关系树>、<关联关系树>构成的,<订单履约周期>的度量体系。

03—能力与流程的优化指标

由于<战略目标>到<关键举措>到<业务能力>到<职能流程>有明确的对应关系,而<关键举措>是针对<关键发现>制定的。因此,如上图所示,关联关系树中的绩效指标通常是可以落到具体流程的,从而成为流程监控和优化指标。

04—EBPM 架构驱动的战略规划方法论

至此,通过《架构驱动的战略规划及流程化(上)》、《架构驱动的战略规划及流程化(下)》和《EBPM 战略规划方法论》三篇文章,我们完整介绍了上图所示 《EBPM战略规划方法论》,希望对近期在紧张完成 “十五五” 规划和企业年度战略解码工作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原 文 分 享
下一篇: 从机会梳理到商业变现的专业流程管理
Copyright Reserved 2005-© | 沪ICP备11014532号-2 |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