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管理是企业提升运营效率、强化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抓手,其落地并非一步到位的,而是沿着 “思维层->管道层->能力层->流程层->工具层” 五个层层渐进落地的。
否则很有可能,适得其反。
Step 1 思维层:流程管理从心开始
思维是流程管理的源头,决定管理方向与最终成效,适用于所有行业、所有规模、所有类型的企业,其核心是树立五大关键思维,为流程管理注入 “灵魂”。
流程管理涉及关键思维有:
客户思维: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将客户满意度作为流程设计与优化的核心标准,打破 “内部视角” 局限;
价值思维:聚焦流程中的 “增值环节”,剔除冗余、低效动作,确保每一项流程活动都为客户价值创造服务;
端到端思维:打破部门壁垒,从业务起点(如客户需求对接)到终点(如产品交付与售后)全链条统筹,避免 “分段管理” 导致的衔接断裂;
精益思维:以 “降本、提效、提质” 为目标,持续优化流程细节,减少资源浪费;
集成思维:将 “组织、能力、内控、绩效、数据、IT” 等管理要素在流程中集成,实现要素与流程的协同联动。
....
建立流程思维的关键价值:
基于本质做管理:思维的深度转变会固化为企业习惯,例如华为以 “客户为中心” 的思维贯穿流程设计,将 “满足客户需求” 转化为各部门的自觉行动,实现 “业务开展即管理落地”,大幅降低管理成本;
释放巨大协同效能:通过统一五大思维,拉齐各部门管理认知,避免 “各自为战”。如海尔通过全员流程思维培训,让研发、生产、销售部门形成 “端到端服务客户” 的共识,实现 “力出一孔”,新产品上市周期缩短 30% 以上;
简化管理体系:当思维抓住流程本质,管理体系设计可避免 “叠床架屋”。例如小米早期以 “精益思维” 构建流程,核心业务流程仅保留 “需求 - 研发 - 生产 - 销售” 关键环节,实现 “小而精” 的管理模式,支撑企业快速扩张。
Step 2、管道层:实现业务顺畅流转
管道层是解决企业 “分工后一体化协作” 的核心层级。适用于所有行业、除作坊式以外的各类企业,其本质是通过明确业务流、授权与考核,搭建 “目标一致、接口顺畅、责任到位、统一指挥” 的协作体系。
实施关键要点:
基于流程落实责任:以核心业务(如产品研发、订单交付)为线索,梳理端到端流程节点,明确 “归口管理者(统筹流程全周期)、主导执行者(牵头关键环节)、参与执行者(配合落地)、指导者(提供专业支持)、检查者(监督流程合规性)” 的角色分工,确保 “每个节点有人管、每个环节有人担”。例如美的在供应链流程中,明确 “供应链部门为归口管理者、生产部门为主导执行者、采购与物流部门为参与执行者、质量部门为检查者”,实现订单交付效率提升 25%;
基于流程落实授权:遵循 “让听得到炮声的人呼唤炮火” 原则,根据归口管理者、主导执行者的责任范围,赋予相应决策权(如采购额度审批、流程调整建议权),避免 “权责脱节”。例如华为在销售流程中,赋予区域销售团队(主导执行者)一定的价格调整权限,无需层层上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客户签约周期缩短 40%;
基于流程科学分钱:以流程节点贡献度为依据,设计考核指标(如归口管理者考核流程合规率、主导执行者考核环节完成时效),并将考核结果与薪酬、晋升挂钩,实现 “价值创造与利益回报匹配”。如阿里巴巴在电商运营流程中,对 “店铺运营主导者” 的考核核心是 “客户转化率与复购率”,直接关联绩效奖金,推动运营效率持续提升。
Step 3:能力层:实现流程有效流转
流程是企业最佳实践经验的总结,而流程落地的核心在于 “人” 的能力匹配。能力层的本质是基于端到端业务流及岗位责任,配备具备相应专业能力的员工,确保流程职责履行到位、产生竞争力,由于企业资源有限,这需分步推进、优先重点突破关键岗位人才能力。实施关键要点:
优先攻克关键岗位能力缺口:
聚焦流程中的 “核心节点岗位”(如研发流程的产品经理、销售流程的大客户顾问),优先解决其能力短板 。若岗位需全新专业技能(如新兴业务的数字化运营岗),通过外招引入行业资深人才,快速驱动流程落地;若岗位需优化现有能力(如传统生产流程的班组长),通过内部调配 “有经验、善执行” 的员工,实现 “人岗适配”。例如字节跳动在拓展跨境电商业务时,外招跨境物流与海外营销专业人才担任核心岗位,同时从内部短视频运营团队中调配优秀员工负责 “内容引流” 环节,快速搭建起高效的跨境电商流程;
优化人才配置,聚焦价值高地
定期评估流程各节点的价值贡献(如 “产品研发流程中,核心技术攻关节点价值最高”),将优秀人才向高价值节点倾斜,实现 “人才资源向价值创造核心环节集中”。例如腾讯在游戏研发流程中,将顶尖程序员与设计师调配至 “核心玩法开发” 节点,确保游戏核心竞争力,多款游戏上线首月流水破亿。
Step 4:流程层:新手像熟手,熟手成高手
当业务流程经实践验证可重复、且成效显著时,需通过方法与规则层将其固化,形成相对精细化的流程文档与作业规范,实现 “傻瓜化、标准化、知识化”,支撑流程快速复制与人才培养。
核心目标与实践:
实现 “傻瓜化”,降低操作门槛:将流程环节拆解为 “一步一指引” 的操作手册,确保新员工 “一看就会、快速上手”。例如麦当劳的后厨流程,将 “汉堡制作” 拆解为 “烤面包(120 秒)、放生菜(5 克)、挤酱料(3 毫升)” 等标准化步骤,新员工经 1 天培训即可独立操作;
实现 “标准化”,降低失误风险:明确流程各节点的操作标准(如质量要求、时间节点),确保 “严格按流程走,不易出问题”。例如富士康在电子产品组装流程中,制定 “焊接温度不超过 250℃、焊接时间不超过 3 秒” 的标准,产品不良率控制在 0.1% 以下;
实现 “知识化”,加速人才复制:将流程中的最佳经验(如 “客户投诉处理的沟通话术”“研发流程的技术难点解决方案”)沉淀为文档、教材,通过培训传递给更多员工,避免 “经验随人员流动流失”。例如新东方在教学流程中,将优秀教师的 “课程设计方法、课堂互动技巧” 整理为《教学标准化手册》,新教师经 2 周培训即可达到合格教学水平,人才培养周期缩短 60%。
Step 5:工具层:构建流程高速运转的平台
工具层是流程管理落地的 “最后一公里”,通过将精细化的流程与作业文档固化到 IT 系统及相关设备中,实现流程 “自动化运作、无人化执行、效率倍增”,是企业流程管理从 “人工驱动” 向 “技术驱动” 升级的关键。
核心价值与案例:
固化流程执行,确保合规性:通过 IT 系统(如 OA 系统、ERP 系统)设定流程节点逻辑,避免 “人为跳过环节、违规操作”。例如万科在项目审批流程中,将 “规划方案审批 - 成本核算 - 施工许可申请” 等节点固化到 OA 系统,必须完成前一节点才能进入下一节点,流程合规率达 100%;
实现无人化运作,降低人工成本:将重复性、标准化的流程环节(如数据录入、订单分拣)通过自动化设备或软件完成,减少人工干预。例如京东物流在仓储流程中,通过 “自动化分拣机器人” 处理订单分拣环节,无人化率达 90%,分拣效率提升 5 倍,人工成本降低 60%;
加速流程流转,提升整体效率:借助 IT 工具打通流程各节点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实时共享、环节自动衔接。例如顺丰在快递收发流程中,通过 “快递管家系统” 实现 “下单 - 取件 - 运输 - 派件” 全环节信息同步,客户可实时追踪物流状态,快递平均配送时效缩短 12 小时。
总结一下:
企业需根据自身规模与发展阶段,循序渐进推进各层级落地。
中小型企业可先聚焦 “思维层 + 管道层”,夯实协作基础;
大型企业可同步发力 “流程层 + 工具层”,实现流程数字化升级。
唯有层层递进、协同发力,方能让流程管理真正成为企业降本增效、提升竞争力的 “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