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发文章了,原因是比较忙,每天基本是被各样任务推着走。
利用时间的空隙,谈一谈:什么是好的流程优化方案设计?
画一张图如下:
图片
说明下:
1、业务设计是核心
流程的本质是反映业务,支撑业务的高效运作。
要做管理体系建设,首要的是先做好业务设计。
业务设计可以参照BLM模型的六个维度来进行:
* 客户选择:你的价值客户是谁?或者你最想让哪一类客户满意。
* 价值主张:找到客户的价值需求,包括痛点、痒点、爽点;
* 业务模式:高阶的业务结构如何选择,比如是直销, 还是经销、或者分销?还是电销。
* 业务范围:价值链环节自制或委外方式是否有转变?
* 核心竞争力:竞争策略以及核心竞争力要素是否发现了改变?
* 风险:业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是什么?对这些风险如何应对?
这个过程, 需要什么样的人来负责?
企业方需要业务专家来主导, 流程专家来协助;
顾问方需要有丰富业务经验,懂业务的咨询顾问来参与,不只能够只是方法论专家。
业务设计的目的是让管理体系设计对准业务的关键环节、关键诉求以及主要矛盾,做到聚焦,做到简单,而不是面面俱到。
2、流程设计是载体
业务通过流程来表达,否则无法从感觉走向逻辑,从定性走向定量,从结果走向过程。
流程设计一定要反应业务本质,萃取出业务最佳实践,导入外部标杆实践,将业务设计准确地表达出来;同时流程设计要匹配企业实际业务场景需求,而不是脱离业务实际。
流程设计包括四个维度:
* 模式
从结构上对业务进行设计,驱动业务模式优化,实现结构性效率提升,往往是通过标杆借鉴来实现。这属于流程架构规划,通常是L1-3层,以键盘图、流程视图的形式来展现。
* 路径
通常是末级流程,定义了业务执行的路径与规则。核心是固化最佳业务执行实践,以及落实公司的管控,确保质量与风险可控。
* 方法
针对活动级进行设计,解决how to do的问题,为流程执行人员赋能,提升作业能力与绩效,实现人员的快速成长。
* 内控
端到端识别流程KCP,并建立有效的管控措施,确保风险被提升识别、管理及有效预防,实现事前管理,不给流程出错的机会。
3、组织设计是保障
流程最终是靠人来执行,所以流程一定要落地到组织与岗位。如果流程不能够落实到组织上,不能够基于流程改变组织与岗位的责、权、利、能 ,流程一定是悬空的,没有任何价值。
流程决定组织,基于流程设计调整组织设计,让流程成为组织的行为方式,即组织相关人员严格按流程来运作,实现流程制度权威大于领导权威。
组织设计包括四个方面:
* 职责:将角色匹配到岗位,将角色对应的责任、工作内容落实到岗位职责。尤其要理顺岗位之间的职责界面,确保事事有人做。
* 权力:在流程中解决好权力分配的问题,尤其是授权的问题,确保经营类决策重心下降,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呼唤炮火,做到职权统一。
* 利益:基于流程的角色定位,识别相关岗位的价值贡献与评价指标,基于评价指标来定义岗位激励方案,拉通价值评价与价值分配,实现多贡献多获得的机制,牵引员工面向客户多打粮食。
* 能力:基于流程主战场,识别相关岗位的角色及所需要的能力要求,做好相关人员的选择、调配与培养,提升业务流程执行团队的战斗力。
4、IT设计是关键
数字化时代,业务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是数字化系统。
如何最大化发挥IT的自动化、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效用,重构业务模式,最大化压缩不增值活动占比,大幅提升效率,改善客户体验。
自动化的本质是解放人手,实现少人化。
可视化的本质是简化管理,降低管理成本。
数字化的本质是从过程驱动到数字驱动,实现管理的精细化。
智能化的本质是解放人脑,提升决策效率与运作效率,解放管理者与专家。